U23亚洲杯预选赛期间,中国U22男足攻击手向余望的表现引发广泛讨论。在《东方体育日报》专栏中,媒体人沈雷指出,舆论对中甲联赛竞技强度的过高评估,是造成球员国际赛表现落差的关键因素。
本届预选赛中,向余望在三场小组赛共获得174分钟出场时间。首战澳大利亚时他第92分钟替补登场,该场比赛最终以0-0收场。随后对阵东帝汶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比赛中,这位重庆铜梁龙队长均首发出战,但多次错失得分良机。尽管在对阵北马里亚纳群岛时接应王钰栋的传中球破门,这一进球仍未能扭转外界对他的批评声浪。
作为中甲联赛近两个赛季表现最出色的本土射手,向余望此前甚至一度传出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的消息。U22主帅安东尼奥对其寄予厚望,在首战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他在对阵弱旅时打满全场,期望通过进球帮助球员重建信心,但这一战术安排未能取得预期效果。
技术分析显示,向余望在进攻端缺乏突出特点,其技术细腻度和领袖气质不及更年轻的王钰栋,战术价值也逊于拜合拉木和朱鹏宇等队友。在射门效率下降后,球员心态出现明显波动,陷入越想证明自己就越难破门的困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表现未达预期的并非向余望一人。同样来自重庆铜梁龙的中场核心李镇全,以及对阵北马里亚纳群岛时首发的陈哲宣,他们的赛场表现同样难以令人满意。
沈雷在专栏中深入剖析了现象背后的联赛生态问题。自2023赛季以来,中甲联赛多数球队将以生存作为首要目标,每个赛季仅有三四支球队具备冲超实力,降级压力也相对有限。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中甲比赛缺乏高强度对抗,与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存在明显差距。
当中甲联赛的佼佼者站上国际赛场,即便面对东帝汶和北马里亚纳群岛这类实力有限的对手,他们也难以适应更高强度的比赛节奏和对抗要求。这种联赛环境与国家队赛事要求的脱节,直接导致了球员表现的落差。
值得关注的是,向余望和李镇全有望随重庆铜梁龙征战下赛季中超,更高水平的竞技环境或将提升他们的比赛价值。而对于中国足球管理者而言,如何系统性提升中甲、中乙联赛的整体比赛强度,而非仅依靠延长补时等表面措施,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。